- 唐震;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一纲领性的文件昭示我们,应当重视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利益结构分
2008年03期 No.10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元;
<正>恩格斯曾经说,"历史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有许多特殊的条件,才成为它所成的那样。于是就有无数点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那就是历史。"东北亚这一当今世界上地缘政治因素和大国战略交互作用最集中的地区,很典型地证明了恩格斯的这句
2008年03期 No.10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戴启波;
<正>顾名思义,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在我国现阶段,其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随着《物权法》颁布实施,目前,我国的土地权利制度建设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土地权利整体建设,提出了四项基本条件,即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符合宪法原则、符合国情、与民法典和《物权法》相衔接等。在土地权利制度的总则规定中,
2008年03期 No.10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道军;
<正>黔西北地区习惯上称之为贵州毕节地区,下辖毕节市、黔西县、大方县、威宁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金沙县等七县一市,该地区地处贵州西北与云南东北部的乌蒙山区,是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区,该地生活着彝、苗、回等30多个民族,是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基督教尤为显著。
2008年03期 No.10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帆;
<正>纵观人类教育史,最早形成的便是家庭教育,人类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得益于家庭的传承。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现代教育的基础。一、孩子形成的特有性格首先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社会给予他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有其特定的反应。长此以往,客观事物对个体的生活不断渗透,
2008年03期 No.100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建荣;
<正>反复阅读了《奉献铸忠诚、清风写人生》这篇报道开阳县永温乡纪委书记李彬同志事迹的通讯,产生的第一个想法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好好地向李彬同志学习;产生的第二个想法是,应该把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想清楚,这样才能学得好,做到位。
2008年03期 No.100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莫萍;
<正>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长期工作的主题。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以高校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和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以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要素间的协调运转,学校成员、群体之间的关系融洽、合作互助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
2008年03期 No.100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润芝;
<正>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是党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可以进一步提高党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发挥党校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党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8年03期 No.10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剑波;
<正>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教育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持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各地的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之所以重要的因为:犯罪现象并非存在于知觉
2008年03期 No.10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