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克庸
<正> 判断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是否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基本尺度,主要是: 一、坚决执行党中央指示,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能不能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是判断我们是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一条根本性尺度。具体说,这一尺度包括三条标准。 1.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
2000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德谦
<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兴旺,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作为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的长期革命生涯中,在他亲自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非常关注民族问题。他逝世后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
2000年02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志明
<正> 一、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不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旅游业具有浓厚的计划和政治色彩,其职能是负责接待外宾,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由国家给予补贴,把有钱可赚的旅游业视为资产阶级的专利,使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前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产
2000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涛
<正> 中央和省委对这次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必须遵循的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组织领导,都已作出了详尽具体的部署,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就一定能使这次“三讲”教育取得圆满成功。根据中央关于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足够的领导精力,良好的精神状态,把这次‘三讲’教育切实抓紧抓好”的指示精神,结合对中央、省委文件和领导同志讲话精神的学习,我们在“三讲”教育中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2000年02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黔
<正> “讲政治”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特别是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尤为重要。中青年领导干部承担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要使自己成为时代需要、人民拥戴的合格领导干部,胜任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历史重任,更要自觉地讲政治。
2000年02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明怀
<正>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这是新世纪的一项伟大历史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西部大开发、究竟开发什么,怎么开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问题。研究和借鉴美国在西部开发中的一些成功做法,无疑会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快速、顺利进行。
2000年02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韦艳
<正> 在迎接和实施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贵州该怎么办,又如何抓住大好机遇,促进我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富民兴黔”的奋斗目标,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众多真知灼见。 由于贵州在长期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出现与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导致在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资源开发利用
2000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敏
<正> 西部大开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西部地区应当而且必须不失时机地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中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认清西部大开发战略所面临的经济与制度环境,是确立新的开发思路的逻辑前提。
2000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江娅
<正> 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基本主题。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既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实现儒家伦理文化的现代化更新,则是实现传统伦理文化的创造性转型的核心”。①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儒家伦理的现代化
2000年02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在碧
<正> 100多年来,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它曾带给劳动人民极大的鼓舞和希望。然而它的艰难发展,又令人沉思。社会主义运动怎么了?问题在哪里?应如何对策?笔者为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2000年02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黎
<正> 1986年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指出:“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积极参与制定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经济建设上作了卓有成效的努力。”的确,少奇同志为了寻
2000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抒望
<正>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些年来,江泽民同志讲得最多、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党群关系变化的新情况,对新时期党群关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论述。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群关系的论述,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党群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0年02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大章
<正>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50年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制度创新的历史。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责任制。每一步探索和改革,都围绕土地归属(生产关系的范畴)问题在进行,每走一步,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真正找到了一种有效实现形式,这就是以
2000年02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杜怀亮
<正> 政府职能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过程中发挥的职能和作用。政府职能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任何国家的行政体系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其内容、构成及价值取向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经济背景的变化。从国家产
2000年02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建群
<正>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安机关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任务日益艰巨,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此,公安部党委作出了“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的重要决策。公安院校是培养合格警官的摇篮,警察教育是造就警才,增强警力的重要环节,公安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安队伍素质的高低和战斗力的强弱,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2000年02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钢艺
<正> 改革开放20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第二阶段是以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明确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路;第三阶段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为标志,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国有企业的改革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2000年02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惠红
<正> 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后,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这一目标载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党执政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
2000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昌丽
<正> 中国现代文学的30年,也正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30年。现代文学受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同步演进。其时,文学理论、创作方法都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文学实践的经验推动着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从宠杂到幼稚到系统化和体系化发展,反之,现实主义的文
2000年02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推行农村费改税,规范农村收费行为,对于贯彻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精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02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文仙
<正> 今天,人类社会已步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向人们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但由于世界各国及地区间的发展状况不平衡,人们对现代化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也深浅不一。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都将进入世界性的
2000年02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